CAS: 106-97-8 | 分子式: | 分子量: | EINECS号: |
熔点
|
−138 °C(lit.)
|
---|---|
沸点
|
−0.5 °C(lit.)
|
密度
|
0.579 g/mL at 20 °C(lit.)
|
蒸气密度
|
2.11 (vs air)
|
蒸气压
|
3.21, 1.26, and 0.66 mM at 4, 25, and 50 °C, respectively (Kresheck et al., 1965)
|
折射率
|
1.3326
|
闪点
|
45
|
LogP
|
2.890
|
形态
|
gas
|
气味 (Odor)
|
faint disagreeable odor
|
嗅觉阈值(Odor Threshold)
|
1200ppm
|
水溶解性
|
73.24mg/L(25 ºC)
|
Merck
|
1515
|
BRN
|
969129
|
Henry's Law Constant
|
(atm?m3/mol):
0.356 at 5 °C, 0.454 at 10 °C, 0.568 at 15 °C, 0.695 at 20 °C, 0.835 at 25 °C (Ben-Naim et al.,
1973)
|
Dielectric constant
|
1.4(-1℃)
|
暴露限值
|
TLV-TWA 800 ppm (~1920 mg/m3)
(ACGIH), 500 ppm (1200 mg/m3) (MSHA).
|
EPA化学物质信息
|
危险品标志
|
|
---|---|
危险类别码
|
|
安全说明
|
|
危险品运输编号
|
UN 2037 2.1
|
WGK Germany
|
-
|
RTECS号
|
EJ4200000
|
F
|
|
Hazard Note
|
Extremely Flammable
|
危险性描述
|
|
海关编码
|
2901100000
|
DOT Classification
|
2.1 (Flammable gas)
|
毒害物质数据
|
|
毒性
|
LC50 (inhalation) for mice 680 gm/m3/2-h, rats 658 gm/m3/4-h (quoted, RTECS, 1985).
|
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
|
1,600 ppm (>10% LEL)
|
危险性符号(GHS)
|
|
---|---|
警示词
|
Danger
|
防范说明
|
生产方法 |
油田气、湿天然气和裂化气中都含有正丁烷,经分离而得。(1)从油田气和湿天然气分离 将其加压冷凝分离,可得含丙烷、丁烷的液化石油气,再用蒸馏法分离得到丁烷。(2)从石油裂解的C4馏份分离 由炼厂常温减压蒸馏所得气体,经重整、催化裂化、焦化、热裂化、加氢裂化所得液体气都可得到大量C4馏分,由重整、加氢裂化和常减压蒸馏所得C4馏分主要为丁烷(正丁烷和异丁烷)。乙烯装置副产的C4馏分中也含丁烷,例如石脑油中等深度裂解产物中丁烷的收率为0.19 %(重量),占C4馏分的6.5%。由催化裂化装置来的尾气,经分馏,分离出C3馏分、异丁烯和C5馏分以后,从塔底送入前乙腈萃取蒸馏塔,由塔顶得到90%以上的正丁烷。
|
---|---|
化学性质 |
无色可燃性气体。 不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乙醚、氯仿及其他烃类。
|
用途 |
正丁烷除直接用作燃料外,还用作溶剂、致冷剂和有机合成原料。丁烷在催化剂存在下脱氢生成丁烯或丁二烯,在硫酸或无水氢氟酸存在下异构成为异丁烷,异丁烷催化脱氢生成异丁烯,异丁烷可作为烃化剂与烯烃反应生成抗爆性能好的支链烃。丁烷经催化氧化可制顺丁烯二酸酐、乙酸、乙醛等;经卤化可制卤代丁烷;经硝化可得硝基丁烷;在高温下催化可制取二硫化碳;经水蒸气转化可制取氢气。此外,丁烷还可做马达燃料掺和物以控制挥发成分;也可做重油精制脱沥青剂;油井中蜡沉淀剂;用于二次石油回收的流溢剂,树脂发泡剂,海水转化为新鲜水的致冷剂,以及烯烃剂格勒聚合溶剂等。
|
用途 |
可以脱氢制丁二烯,氧化制乙酸、顺丁烯二酸酐,也可与硫起气相反应生成噻吩等
|
用途 |
主要用作石化企业分析检测仪器的标准气
|
类别 |
有害气体
|
毒性分级 |
低毒
|
急性毒性 |
吸入-大鼠LC50:658000毫克/立方米/4小时; 吸入-小鼠LC50:680000毫克/立方米/2小时
|
爆炸物危险特性 |
与空气混合明火、受热可爆
|
可燃性危险特性 |
明火、受热可燃; 燃烧产生刺激烟雾
|
储运特性 |
库房通风低温干燥; 轻装轻卸; 与氧气、空气等助燃气体钢瓶分开存放
|
灭火剂 |
雾状水、二氧化碳、四氯化碳、二氧化碳
|
职业标准 |
TWA 1900毫克/立方米; STEL 2350毫克/立方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