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: 108-24-7 | 分子式: | 分子量: | EINECS号: |
熔点
|
-73.1 °C
|
---|---|
沸点
|
140 °C
|
密度
|
1.087
|
蒸气密度
|
3.5 (vs air)
|
蒸气压
|
10 mm Hg ( 36 °C)
|
折射率
|
n
|
闪点
|
130 °F
|
LogP
|
-0.58 at 20℃
|
溶解度
|
Miscible with ether, chloroform and benzene.
|
形态
|
Liquid
|
颜色
|
Colorless
|
比重
|
1.082
|
气味 (Odor)
|
Very strong; pungent; vinegar-like characteristic odor.
|
PH值
|
3 (10g/l, H2O, 20°C)
|
爆炸极限值(explosive limit)
|
2.0-10.2%(V)
|
水溶解性
|
REACTS
|
敏感性
|
Moisture Sensitive
|
Merck
|
14,56
|
BRN
|
385737
|
Dielectric constant
|
20.0
|
暴露限值
|
NIOSH REL: ceiling 5 ppm (20 mg/m3), IDLH 200 ppm; OSHA PEL: 5 ppm;
ACGIH TLV: ceiling 5 ppm.
|
NIST化学物质信息
|
|
EPA化学物质信息
|
危险品标志
|
|
---|---|
危险类别码
|
|
安全说明
|
|
危险品运输编号
|
UN 2924 3/PG 2
|
WGK Germany
|
3
|
RTECS号
|
AK1925000
|
F
|
|
自燃温度
|
629 °F
|
危险性描述
|
|
TSCA
|
Yes
|
海关编码
|
29152400
|
毒害物质数据
|
|
毒性
|
LD50 orally in rats: 1.78 g/kg (Smyth)
|
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
|
200 ppm
|
危险性符号(GHS)
|
|
---|---|
警示词
|
Danger
|
防范说明
|
化学性质 |
无色易挥发液体,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。溶于冷水,溶于氯仿、乙醚和苯。
|
---|---|
生产方法 |
有以下几种工艺路线:1.乙酸裂解法(烯酮法) 以丙酮或乙酸为原料,首先热分解生成中间体乙烯酮,然后将含乙烯酮气体在两个串联的填充塔中用乙酸和乙酐的混合物(循环液)淬冷同时进行化学吸收,生成乙酐: H2C=C=O+CH3COOH—(CH3CO)2O工艺过程如下:将乙酸在蒸发器内气化,于20kPa,负压下与磷酸催化剂混合并通过预热分解器预热至600℃,进行分解管,在700-720℃下热分解成含水和乙酸的乙烯酮。为避免生成沸点与乙酐相近的双乙烯酮(沸点127.4℃),在预热分解管出口处通入氨,经冷却器急冷至0℃左右,分离出水和末反应的乙酸,而后将除去乙酸的反应气体送入吸收塔,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酐。第一吸收塔控制温度30-40℃,乙酐浓度为85%,第二吸收塔控制温度20℃,乙酐浓度为10-20%,为保持吸收塔的乙酸浓度,在第二吸收塔中定期加入冰醋酸,并将第二吸收塔的乙酸循环至第一吸收塔作吸吸夜用。自第一吸收塔循环液中抽取的粗乙酐去精留馏塔精馏,可得浓度95%以上的乙酐。此法产生步骤多,能耗大,乙酐总收率仅约70%,是较陈旧的方法。用丙酮热解时,裂解温度650-800℃,停留时间0.25-0.75s,加入少量二硫化碳以抑制碳生成,产物用乙酸淬冷.生成的乙烯酮再以乙酸吸收即成乙酐。2.乙醛氧化法院 其反应如下:2CH3CHO+O2——(CH3CO)2+H2O以乙醛为原料,以乙酸钴-乙酸铜为催化剂,在45-55℃,0.29-0.39MPa用空气或氧进行液相催化氧化,产物中乙酐占40%,如加入乙酸乙酯作稀释剂,则成品乙酐可提高50%,粗品经精制分离而得。工艺过程如下:原料乙醛加入稀释剂乙酸乙酯和催化剂乙酸钴,碳酸铜,再加入乙酸和回汽水,配成氧化料,将氧化料连续加入氧化塔底部,自塔身各节通入氧气,反应温度控制在40-60℃之间压力维持在100-300kPa,连续出料,出料的料液中含醛量应不超过2%,尾气通入吸收塔用水吸收。料液在去酯工序将反应产生的水分迅速随着乙酯馏出,防止生成的乙酐水解成乙酸。再在去催化剂塔馏出酐酸混合液,催化剂留在塔釜内,贮积较浓后蒸去塔内残存酐酸,放出催化剂处理回用。酐酸混合液在酐酸分离塔将乙酐和乙酸分开.分离塔为不锈钢真料塔,操作时间真空度53.3-80kPa,塔顶出料为乙酸,塔底出料为粗乙酐。粗乙酸在不锈钢精制制塔内减压蒸去低沸物后,收集成品乙酐。此法操作简单,同时得到副产品乙酸,是目前乙酐的主要生产方法.乙醛氧化法的消耗定额:乙醛1681kh/t,乙酸乙酯70kg/t,氧气571kg/t。3.乙酸甲酯羰化法 以甲醇和乙酸为原料,使用铑系催化剂,以铬的化合物作助催化剂,羰基化生成乙酐。工业上分两步进行:第一步是甲醇酯化为乙酸甲酯;第二步是乙酸酯羰化生成乙酐,温度175℃,压力25MPa,生成乙酐的选择性为95%。这个过程的研究和发展,被看作碳一化学的一项成就,引起各国的重视。4.乙酰氯法乙酰氯与乙酸钠反应制得。
|
用途 |
主要用于生产醋酸纤维、醋酸纤维漆、不燃性电影胶片,也用作强乙酸酰剂、磺化和硝化的脱水剂等
|
用途 |
主要用于醋酸纤维素、药物、乙酰化剂和染料、香料的合成
|
用途 |
乙酐是重要的乙酰化试,,能使醇、酚、氨和胺等分别形成乙酸酯和乙酰胺类化合物。在路易斯酸存在下,乙酐还可使芳烃或烯径发生乙酰化反应。在乙酸钠存在下,乙酐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,生成肉桂酸。乙酐用于制造纤维素乙酸酯、乙酸塑料、不燃性电影胶片;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合霉素、痢特灵、地巴唑、咖啡因和阿丝匹林、磺胺药物等;在染料工业中主要用于生产分散深蓝HCL、分散大红S-SWEL、分散黄棕S-2REL 等;在香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香豆素、乙酸龙脑酯、葵子麝香、乙酸柏木酯、乙酸松香酯、乙酸苯乙酯、乙酸香叶酯等;由乙酐制造的过氧化乙酰,是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和漂白剂。
|
类别 |
腐蚀物品
|
毒性分级 |
中毒
|
急性毒性 |
口服- 大鼠 LD50: 1780 毫克/ 公斤; 吸入-大鼠 LC50: 4240 毫克/立方米/24小时
|
刺激数据 |
皮肤- 兔子 450 毫克/ 24小时 轻度; 眼睛-兔子 0.25 毫克 重度
|
爆炸物危险特性 |
与空气混合可爆
|
可燃性危险特性 |
遇明火、高热、氧化剂可燃; 加热分解释放刺激烟雾
|
储运特性 |
库房通风低温干燥;与强酸、酐油、氧化剂、碱类分开存放。
|
灭火剂 |
泡沫、雾状水、二氧化碳。
|
职业标准 |
TWA 20 毫克/ 立方米; STEL 40 毫克/立方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