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: 110-89-4 | 分子式: C5H11N | 分子量: 85 | EINECS号: 203-813-0 |
熔点
|
-11 °C
|
---|---|
沸点
|
106 °C(lit.)
|
密度
|
0.930 g/mL at 20 °C
|
蒸气密度
|
3 (vs air)
|
蒸气压
|
23 mm Hg ( 20 °C)
|
FEMA
|
|
折射率
|
n
|
闪点
|
16 °C(lit.)
|
LogP
|
0.61
|
溶解度
|
miscible in water and alcohol; soluble in ether, acetone, benzene and
chloroform
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: not established; more toxic, irritating and
volatile than pyridine (Reinhardt and Brittelli 1981).
|
酸度系数(pKa)
|
11.123(at 25℃)
|
气味 (Odor)
|
at 1.00 % in propylene glycol. heavy sweet floral animal
|
PH值
|
12.6 (100g/l, H2O, 20°C)
|
爆炸极限值(explosive limit)
|
1.5-10.3%(V)
|
水溶解性
|
Miscible
|
敏感性
|
Air Sensitive
|
JECFA Number
|
1607
|
Merck
|
14,7468
|
BRN
|
102438
|
Dielectric constant
|
5.9(20℃)
|
NIST化学物质信息
|
|
EPA化学物质信息
|
危险品标志
|
|
---|---|
危险类别码
|
|
安全说明
|
|
危险品运输编号
|
UN 3286 3/PG 2
|
WGK Germany
|
3
|
RTECS号
|
TM3500000
|
F
|
|
自燃温度
|
320 °C
|
危险性描述
|
|
TSCA
|
Yes
|
海关编码
|
29333210
|
毒害物质数据
|
|
毒性
|
LD50 orally in rats: 0.52 ml/kg (Smyth)
|
危险性符号(GHS)
|
|
---|---|
警示词
|
Danger
|
防范说明
|
生产方法 |
由吡啶电解还原制成。
|
---|---|
生产方法 |
其制备方法是将吡啶与兰尼镍催化剂混合均匀后置于高压釜中,以氢气置换釜中空气,加热至50℃通氢气5000 kPa,继续加热至150℃搅拌,压力逐渐减至1000kPa,温度继续升至150~200℃,加氢气至7000kPa,反应后压力降至1000kPa,于200℃时再通氢气至7000kPa,通氢气约6~7次至不再吸收氢气为止。待反应液降至70℃左右降压,取上层清液过滤,滤液进行分馏得产品。
|
生产方法 |
其制备方法是以吡啶为原料,经催化氢化而得。催化剂为兰尼镍,温度从50℃逐步升到200℃,压力最高达5~7 MPa。通氢气至不吸收为止,反应液过滤,滤液蒸馏收集102~108℃馏分即为产品。
|
化学性质 |
无色至淡黄色液体。呈氨、鱼似令人厌恶气味。沸点106℃。
|
生产方法 |
由吡啶经催化氢化而得。将吡啶与镍催化剂加入高压釜中,加热至50℃时通入氢气,继续加热通氢,直至200℃,氢压至近7MPa不再吸氢为止。反应液经过滤,取滤液分馏,收集102-108℃馏出液,即得哌啶。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将吡啶于无水乙醇中,加热,投入金属钠,反应结束后,用水蒸气蒸馏,蒸出哌啶和乙醇,用盐酸中和后蒸去乙醇即得哌啶盐酸盐,用氢氧化钠处理,可获得游离的哌啶。
|
用途 |
用作合成药品的中间体、橡胶促进剂的原料及环氧树脂固化剂等
|
用途 |
六氢吡啶又称哌啶,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的中间体。
|
用途 |
哌啶又称六氢吡啶,是杀菌剂苯锈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的中间体。
|
用途 |
在有机合成中用作缩合剂及溶剂
|
用途 |
用作分析试剂
|
用途 |
哌啶用于制造局部麻醉药、止痛药、杀菌剂、润湿剂、环氧树脂固化剂、橡胶硫化促进剂等。
|
用途 |
食用香料。
|
类别 |
易燃液体
|
毒性分级 |
高毒
|
急性毒性 |
口服- 大鼠 LD50: 400 毫克/ 公斤; 口服- 小鼠 LD50: 30 毫克/ 公斤
|
刺激数据 |
皮肤- 兔子 5 毫克/ 24小时 重度; 眼睛- 兔子 250 微克/ 24小时 重度
|
可燃性危险特性 |
遇明火、高温、氧化剂易燃; 受热分解有毒氧化氮气体
|
储运特性 |
库房通风低温干燥; 与氧化剂、酸类分开存放
|
灭火剂 |
干粉、干砂、二氧化碳、泡沫
|